网站首页 走进纪委 信息公开 制度法规 监督曝光 网上展馆
头条新闻
要闻动态
工作在线
执纪监督
宣传教育
审查调查
派驻动态
基层廉风
自身建设
廉政广角
他山之石
清风时评
廉政文化
廉政视频
家规家训
感悟偶得
公告栏
监督举报
举报须知
我要举报
巡视巡察
巡视工作
巡察工作
 
当前位置:读文思廉--



推荐文章之六十五——曾国藩的廉洁之道

作者(来源):,时间:2015/12/2 16:24:22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据说,毛主席青年时也曾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那么,资质平平,普通湖南农家子弟出身,同时又极力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曾国藩,为何会获得后人如此高的评价呢?关键还是在于他在个人的修为和对家人的要求上体现出了一位“国之良臣”的应有品质。其核心就是克己奉公、廉洁去私。
    这一点,我们从声名远播的《曾国藩家书》中便可以窥见一斑:咸丰四年(1854年),曾国藩镇压太平军获得“湘潭大捷”,威名四震,马上写信给家人:“吾家子侄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勿存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添茶等事。其拾柴收粪等事项一一为之。插田莳禾等事亦时学之。庶渐渐务本而不习于淫佚也。”在他从政的几十年中,几乎没有一封家书不是告诫家中的第一要事是勤劳节俭的。他强调家中必须紧紧掌握住“书、蔬、鱼、猪”四个字,这些虽是雇人干的,但作为当时一个位高权重、具有相当经济基础的官宦家庭,是多么难能可贵。后来当他率兵收复武汉有功,升了大官,恐因他的功劳使家人居功自傲,再次写信提醒:“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侄最易流于骄,流于佚。二字皆败家之道也。万望诸弟刻刻留心,勿使后辈近于此二字。”
    作为满清王末期独挽狂澜于既倒的实权派大臣,曾国藩并不是一位只会在纸墨间沽名钓誉的人,他同时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自己的家族和周围人做出了榜样。
    曾国藩的起居生活非常俭朴。穿衣方面,曾国藩平素穿着家人为其织的土布衣服,不着绸帛。一件天青缎马褂是曾国藩最好的衣服。这件衣服只在新年和重大庆典时才拿出来用,平素便放在衣橱里,因此用了三十年依然犹如新衣。旁人提及此事,曾国藩道:“古语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然吾观之,衣亦不如故也,试观今日衣料,有如当年之精者乎?”因此,当咸丰皇帝派到曾国藩身边监军的德音杭布第一次走进曾国藩卧室时不由大为吃惊:“朝野皆言湘勇战后所获颇丰,金银珠宝,船载车乘,不可胜数,怎独曾涤生依旧如此朴素,令余等喟叹弗如”。曾国藩升任总督后,其鞋袜仍由夫人及儿媳女儿制作。每晚总督府内,曾国藩夜阅公事,全家长幼女眷都在麻油灯下纺纱绩麻。这在当时的督抚大员中可说是绝无仅有。吃饭上,曾国藩亦不讲究,简单至极。通常他每顿饭只有一个菜,“决不多设,虽身为将相,而自奉之啬,无殊寒素”。时人以曾国藩吃饭简单,每食仅菜一品,谐称之为“一品宰相”。为提倡节俭,教育家人,曾国藩于大堂上亲书一联:“惜食惜衣,不惟惜时兼惜福;求名求利,但知求己不求人。”
    从居住方面看,曾国藩反对大兴土木,在家乡修建巨宅。曾氏湘乡旧宅已有百余年历史,曾门兄弟发达后人丁日渐兴旺,亦经常有客人登门拜访,旧屋多少显得有些不合时宜。1865年,曾国荃出资七千串铜钱将旧宅改造一新。曾国藩得知后非常生气,认为九弟“奢靡若此”,新房入住则易,搬出却难,此种作法没有为子孙后代做出好的表率,贻害无穷。“生当乱世,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多财则终为患害。又不可以过于安逸偷惰。如由新宅至老宅,必宜常常走路,不可坐轿骑马。又常常登山,亦可练习筋骸。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矣”。一怒之下,他发誓绝不踏进新宅半步。曾国藩每次回乡都住旧宅,平生从未进过新屋。曾国藩还反对家中购置私田。他在日记中写道:“余生平以起屋买田为仕官恶习,誓不为之。”咸丰五年,欧阳夫人在衡阳娘家私自买田置地,曾国藩知晓后立即将土地转让出去,并在家信中表达了反对置田的态度。
    当时,曾国藩身处清末乱世,官场腐败、吏治糜烂,但他并未以此为借口,仍然努力保持着清廉的操守。他不仅独善自身,还努力扭转官场积重难返的贪污纳贿之风。为此,他曾在三十岁时立誓,终身保持清廉之身。他誓云:“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神明鉴临,予不食言。”曾国藩临终前仍不忘此誓,留下遗嘱:“余若长逝,灵枢自以由运河搬运回江南归湘为便。沿途谢绝一切,概不收礼。”
    如果说,曾国藩以俭养德、勤俭持政是在朴素儒家道德和忠于王事的抱负影响下形成的一种信念,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完善的当下,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更有理由、有义务将朴素的勤俭美德上升为自己的公职责任感,从感情到理性更加坚定地奉行天下为公、为人民服务的从政原则。一个晚清时期的旧官僚尚且可以紧靠基本的信念而坚守自己为国为民的理想,那我们现在的一些领导干部该不该打量一下自己,学习借鉴一下这位“曾文正公”呢?“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上一篇:推荐文章之六十四——双节临近,如何认清饭局“红线”?
·下一篇:推荐文章之六十六——党员领导干部安全过节手册
岱山廉政网 版权所有 网站管理
地址:浙江省岱山县竹屿新区鱼山大道681号 技术支持:网乐科技
电话:0580-4481566 邮箱:dsjw4481566@163.com 浙ICP备0502946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92102000164号